English

人口素质 无可奈何?

“浙江村”问题透析之四
1998-06-07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曹茜 我有话说

在北京大红门地区服装市场一带居住并做生意的浙江人,并非都是生意场上的富豪。听他们说,真有钱的早买楼走了,留在这里的是至今为“淘金”疲于奔命的,很多在当地就是农民,能吃苦也勤劳作,也能忍受环境恶劣,但就其素质而言,公共意识、环境意识和对子女的教育意识都比较淡漠。

说到当地外来人口的素质,公交部门和交警都流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。2路公共汽车因总站设在海户屯闹市,为来往生意人提供了不少方便,但他们大包小裹,再生拉硬拽一辆装满服装的行李车挤上2路车是每天都要上演的“连续剧”,车门上不去,就从车窗往里递。据车站队长讲,2路车损坏很快,门条的皮子、窗玻璃几天就得一换。因为经常是一半人一半货,其他乘客总是为公共汽车是拉人还是接货而怨声载道。交警的烦恼也一言难尽,大红门地区的交警说,指出乱穿行的违章车辆就“且讲着呢”,因为这些人头脑中没有交通法规的概念,有的在家乡闻所未闻,这只能让交警费尽口舌,而因为被罚款到交警中队大吵大闹的也不乏其人。

浙江人许多皆携家眷而来,其子女多以借读的方式就读于大红门地区的中小学。据学校老师反映,孩子的家长普遍对学生学习关心不够,甚至淡漠,或认为知识无用。记者问及这些孩子在校学习情况,老师说,“浙江村”的孩子都比较灵,但在成绩上两极分化明显。有的品学兼优,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,也有一手戴硕大戒指,一手拿手机不学无术的差生。无论优生、差生,学生家长无一例外地因忙于生意而难露一面。需要家长签字的东西也难落一笔,因为他们中不少人不识字,“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了。”

虽然有九年义务教育法,但出于生意、生计、文化素质等原因,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抱有很大的功利性:学习好就供其上学,成绩差莫如早些赚钱。因此这一带的孩子们时有辍学,因不断变更居住地而造成的隐性失学更难以统计了。一位初中的数学老师告诉记者,班上曾有一名“浙江村”的孩子,因为中途插班进来,原来基础不好,成绩不理想。终于有一次其父来开家长会,问孩子成绩如何,老师如实相告,本意在唤起父亲对儿子学习的关注,岂料其父尚未听完就当即拍板:学习不好,不用念了!

一名“浙江村”的孩子因与别人闹矛盾,一气之下宣布退学。班主任老师每次在市场上看到他,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,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都随时可以给他补课,并为他留着课本。但孩子说,老师别费心了,我爸说了,有钱将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用不着费脑筋学习。

有关人士指出,民工性质的流动人口因其素质低而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,也使本来就压力重重的环境增加了更多人为的矛盾。而以“淘金”为目的的人们,自身的价值观、金钱观也在直接或间接着误导孩子,这一切,必将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